主页 > imtoken钱包下载地址 > 2022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展望

2022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展望

imtoken钱包下载地址 2023-01-18 17:49:28

2022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展望

2022年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

(一)经济增长:中美经济增长差距将缩小

从汇率改革以来经济增长与人民币汇率的关系来看,中国GDP增速与人民币汇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相关性(并有1~2个季度的领先优势)。比如2016年下半年,2017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速小幅回升,2017年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新冠疫情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复苏速度快于世界, 2020年下半年,人民币汇率也呈上升趋势。欣赏。

同时,人民币对美元的双边汇率也受到美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2015年至2019年,由于中国长期潜在增长率下降,中美经济增长差距缩小5个百分点,逐步收窄至3个百分点左右,人民币汇率整体回落。对美元保持贬值趋势。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中国与美国GDP的差距再次拉大。 2020年,中国GDP同比增长2.2%。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比下降3.4%,差距扩大至5.6个百分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持续升值。

随着各国逐渐从新冠疫情中复苏,中美GDP增长差距将再次缩小。 2021年中国有望实现GDP增长8%以上,美国全年有望实现5%以上增长,差距将缩小至3个百分点左右。

展望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保持在5%~5.5%区间。从外需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其他出口国生产回升、出口价格回落都将导致2022年出口增速在高基数的基础上明显减弱。前一年。从内需来看,在消费方面,疫情对消费的压制将逐渐减弱,国家也将出台新政策促进消费。随着转型的进一步深化,消费增速难以大幅回升。在投资方面,基础设施投资将大力支持经济,制造业投资将继续向高新技术转化,但房地产开发投资将继续下降。

另一方面,美国经济也将在 2022 年放缓,但速度低于中国。 2022年美国面临财政和货币同步收紧。一方面,经济救助计划的大部分条款已到期,另一方面,美联储缩表步伐加快,资产购买将于2022年3月结束。预计全年加息3次左右。与此同时,美国也面临着职位空缺、重返就业意愿不足、通胀侵蚀个人收入等问题。供应链的恢复将是美国经济复苏和通胀回落的关键。预计美国经济年增长率可能降至3%~3.5%左右。中美经济增速差距将缩小至2个百分点。

(二)购买力平价:中美通胀差距将缩小

疫情以来,相对购买力平价(中美通胀增速差异)与人民币汇率之差已同步明显加大,相关系数达到0. 8.

2020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新冠疫情对全球供应链造成的巨大破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西方主要国家“供给靠世界,需求靠地方”的模式,决定了在货币政策刺激下,地方需求大幅增加,而全球供给受损,导致通胀上升。在中国,“供给靠本地,需求靠全球”。基本面汇率走势,以内需为主的CPI相对低迷,外部影响较强的PPI一路走高,但向内传导并不顺畅,整体通胀相对温和。

展望2022年,中国通胀水平将呈现CPI温和上涨、PPI快速下降,总体通胀压力温和。从CPI来看,一是2022年猪肉价格处于产能释放周期,但在价格低位运行的同时,跌幅也明显收敛。 2021年不会出现CPI大幅下降的现象;二是在全球通胀压力下,上游价格对CPI形成一定的传导压力;三是疫情对整体需求的抑制作用减弱;四是2021年拉尾因素增加一定程度上CPI上涨。预计全年CPI将反弹至2%左右。

从PPI来看,预计2022年将大幅回落,全年呈现先高后低的走势。通胀压力有望减弱。另一方面,在保供、稳物价政策的支持下,国内通胀压力将回归理性。能源供需也有望改善。 PPI将在年初以两位数增长,到年底回落至0%左右。不排除月度月度同比负增长。

预计2022年美国通胀水平整体回落,但高通胀持续时间仍不确定。从整体趋势来看,一方面,从世界与疫情长期共存的大趋势来看,从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来看,这将是一个长期趋势;第二,全球新能源产能的扩大和异常天气因素的缓解也将改善当前能源供需不平衡的局面;第三,美联储货币政策持续收紧。通胀预期见顶又下降。

但是,有几个不确定因素会影响美国高通胀的持续时间。一是Omikojon病毒可能对经济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或者是新冠病毒的变异正朝着更加不利的方向发展;二是劳动力市场短缺能否迅速缓解,人们参与劳动的意愿能否尽快回升,劳动力价格和通胀的螺旋式上升会持续多久;三是房租、二手车等,美国通胀的主要项目能否逐步回落。总体而言,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美国通胀仍将保持高位,但通胀在二、三季度逐步回落的概率较大。

(三)经常账户:顺差规模依然存在 经常账户高但增速明显下降

经常项目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项目: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收入。从2015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来看,货物出口增速和货物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存在显着相关性,同步性较强。服务贸易差额也与汇率相关,但略弱于货物贸易。由于收入项目的幅度相对较小,对汇率的影响也较小。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经常项目顺差明显扩大。一是货物贸易顺差明显扩大,主要是其他国家复工缓慢导致的订单转移,海外刺激货币政策导致需求增加,医疗等物资刚性需求增加疫情带来的。 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将达到5150亿美元,比2019年增长31%。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顺差仍将同比增长16%,预计全年达到6000亿美元。二是服务贸易逆差明显下降,主要是出境旅游人数锐减所致。 2020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1453亿美元,比2019年大幅下降44%。2021年前三季度,服务贸易逆差820亿美元,同比下降30%。预计全年服务贸易逆差可能只有1000元。数十亿美元。在收入方面,COVID-19疫情导致我国基本收入赤字​​扩大,主要是海外员工收入下降和投资收益下降所致。综合来看,2021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可能达到创纪录的3500亿美元(预计收入逆差约1500亿美元),在历史上仅次于2008年。

展望2022年,预计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将继续保持高位,但增速将明显下滑。首先,出口的高增长是不可持续的。随着疫情常态化,主要出口国产能有望持续恢复,将导致我国订单分流,出口全球市场份额将相应下降;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将导致外需下降;最后,出口价格也难以维持高位。二是服务贸易逆差存在不确定性,其中最大的决定因素是我国对外旅游自由化政策。如果疫情下我国相关政策不放开,预计服务贸易逆差不会出现太大波动。第三,在收入方面,我国海外员工的收入可能会保持低位,但海外投资收入可能会反弹,带动收入赤字减少。

综合来看,2022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难以实现两位数增长,小幅增长或持平的概率较大。如果国际旅行放开,不排除减少的可能性。

(四)资本和金融账户:赤字可能性增加

结合长短期资本的历史表现,2015年的汇率改革和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的破灭,标志着我国经常项目和金融项目双顺差格局的终结。 201年5、2016年,中国金融巨额逆差伴随着人民币汇率快速贬值。

但是,2017年到2019年,我国金融账户又恢复了小幅顺差,人民币汇率开始进入双向波动区间。在国际收支平衡中,经常项目顺差因净误差和遗漏而更加平衡。

疫情发生以来,我国金融账户再次出现逆差,但并非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净流入下降所致。相反,中国良好的经济基本面促进了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顺差的增加,但由于储备资产回归稳定,经常项目、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等表观顺差更多地依赖于贷款。 ,货币和存款,以及金融项目下的衍生品汇率走势,以平衡赤字。因此,金融项目的逆差不会导致人民币汇率贬值。相反,这些看似资本外流的情况,依然以中国国债的形式存在,是从“外汇在储备”向“外汇在民”转变的体现。 2021年前三季度,由于直接投资顺差进一步扩大,金融账户再次出现小幅顺差,但主要项目结构特征与2021年相似。

展望2022年,中国资本和非储备金融账户可能出现逆差。盈余可能会从高位回落。另一方面,中美利差缩小可能导致证券投资顺差下降。从美联储最新的会议纪要来看,其货币政策基调较为强硬,市场对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态度更为强硬,预计美联储加息步伐将加强,3月首次加息概率已超过70%。同时,美联储也提到了缩表问题。如果美国目前的经济和通胀形势保持不变,Taper 大概率会在 3 月份完成,今年将首次出现。加息之后,今年内加息两次的概率很大。同时,不排除四季度开始缩表。

根据这一估计,美国债券收益率可能存在 50~100 个基点的上行空间。与此同时,中国的货币政策将更多地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一面。在保增长、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政策要求下,利率水平可能小幅下降。预计今年中美利差将缩小75~100bp。左右,造成短期资金净流出压力。

最后,中美两国主要资产的估值和收益率也会影响金融项目下的资金流向。从资本市场来看,目前美国股市估值从房地产市场来看,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增速远高于中国房地产市场。因此,从相对估值和收益率变化来看,有利于提高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

(五)预期因素:2022年市场升值空间

判断汇率市场预期的一个重要指标是银行代客远期结汇净额的约定金额。由于远期结售汇只需签单,体现了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占主导地位的机构投资者的市场情绪。

从近年远期代银行净结汇合同金额来看,月结汇净额与人民币汇率有比较明显的相关性,领先人民币12个月左右汇率,有一定的预期。 . 2018年8月以来,我国银行代客远期开始转为净结汇,持续3年,说明人民币汇率在6.9左右时,大部分机构投资者已经开始预计人民币汇率贬值空间有限。随后人民币汇率在7.0附近徘徊了一年半,2020年二季度开始升值趋势。代客远期合约始终保持净汇兑结算状态。

从2021年看,前11个月银行代客结汇净额基本保持不变,但上半年结汇净额合约规模高于2020年上半年下半年和8月份也出现了三年来的首次月度净销售额。交换。从预期来看,市场对2022年人民币汇率升值空间的预期有所下降。

(六)政策因素:引导双向波动,防止单边预期

自201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汇改期间虽然经历了人民币汇率快速下跌、央行直接干预市场导致外汇储备持续下降、逆周期形成等不同阶段。因素工具调整预期,中美贸易战和新冠疫情的影响,汇改征途充满曲折和挑战。人民币汇率进入双向波动区间,央行基本退出直接干预,逆周期因素工具逐渐淡出,汇率预期调整手段更加得心应手,货币政策独立性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基本形成。

展望2022年,政策层面将更多采用市场化手段引导汇率。从政策目标来看,关键在于人民币汇率“可升可跌,双向波动”——如果汇率单边逼近或突破理想区间(预计宽幅< @6.3-7.0) 触发政策引导的概率很高。

从手段上看,监管层“呼唤”可能作为第一个工具,其次是调整资本项目开放政策(各类QF和QD项目、债券通额度等) ,其次是宏观审慎调整企业跨境融资参数、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和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等工具的调整。针对离岸汇率问题,监管者还将使用离岸央行票据等工具。如果上述工具的效果仍然有限,他们最终会考虑重启逆周期因素等非透明工具,但直接入市干预的可能性还是很小的。

(七)外因:中美关系和新冠疫情仍有很大不确定性

从新冠疫情来看,经过两年的动荡,新冠病毒正在向高传染性、低致死率方向演进,基本上已经成为一种类似于“超级流感”的病毒,与人类社会共存了一段时间。很久了。

除了中国“动态清除”政策外,大多数国家都采取了实质性的“长期共存”模式,理论上完美的解决方案类似于“高度普及的疫苗接种+口服特异性药物+有限的社会隔离” + 非重症患者。”预期效果是“最小的经济影响 + 可接受的感染人数 + 低死亡率 + 医疗系统不会崩溃”。

在国内外两组疫情模型的差异下,假设病毒没有显着变异,世界主要国家将逐渐回归“供需平衡”的复苏模式从“需求领先供给”的复苏模式。中国经常项目顺差产生负面影响,从而缩小人民币汇率升值空间。

从中美关系来看,2021年第三季度中美关系将缓和,直接结果是美元和人民币将共同走强。展望2022 2018年中美关系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但恶化可以是更高的表现。一是美国面临2022年中期选举,目前民主党对国会的控制力较弱,与中国的强硬关系有助于两党获得政治积分。其次,美国经济的复苏导致其对中国的依存度下降。 2021年中美经济缓和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国在债务问题和制造业产品供应方面对中国仍有较大需求。一旦美国经济复苏进展顺利,可能又要对中国强硬了。第三,中美在诸多核心利益上仍存在较大分歧。一些美国政客难免会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将矛头指向中国,在反华问题上的小动作会更加频繁,从而阶段性地激化中美矛盾。 .

2022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展望

2022年人民币汇率走势预扣

综上,我们倾向于认为2022年人民币汇率很可能形成双向波动的“小幅贬值”趋势,与美元指数的负相关性有所加强。不太可能出现2021 年第四季度将成为一个独立市场,但兑一篮子货币将保持适度强势。

从时间上看,全年对美元汇率可能会出现“稳-弱-稳”的走势。

一季度人民币汇率保持相对强势。一是季节性结汇需求,二是Omicron变异病毒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海外经济复苏。我国出口有望保持韧性,有利于保持国际收支顺差。不过,3月份正接近美元首次加息的时间,可能对人民币汇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人民币汇率在三季度可能面临一定的贬值压力。随着天气转暖,海外COVID-19感染人数可能再次下降,新冠特效药有望取得进展,疫苗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劳动参与率和产能利用率将逐步恢复,我国贸易顺差增长率可能会下降。 此外,在美国中期选举背景下,中美摩擦也可能加剧,对人民币汇率产生不利影响。加息进程启动后,美国国债收益率将继续走高,中美利差收窄可能主要集中在三季度。此外,2022年中资美元债的到期时间将集中在3-10月,这也将对人民币汇率造成一定压力。

四季度,随着前期贬值因素的减弱,人民币汇率可能企稳甚至走强。一方面,在美国通胀水平逐渐回落后,如果新冠疫情在冬季仍重新浮出水面,美联储加息的紧迫性将下降,货币政策可能转向鸽派。 二、 三季度保持强势的美元指数或见顶或回落。另一方面,随着11月的中期选举尘埃落定,年底的中美关系小摩擦将暂时告一段落。从中方看,在前期跨周期调整政策的作用下,市场预期有所改善,稳增长目标基本实现,货币政策可能回归中性。静止期。